|
本帖最后由 Momo240309 于 2025-8-1 10:22 编辑
急劇發展的黑雨
星期四, 2025年7月31日
剛過去的星期二(7月29日)早上,與一道廣闊低壓槽相關的大驟雨為本港多處地區帶來超過70毫米雨量(圖一),而港島東部、西貢區及南丫島的雨量更超過200毫米。當中南丫島、東區及南區更曾錄得每小時超過100毫米的大暴雨。

圖一 7月29日的全港雨量分佈圖。
回顧前一日的天氣會商中亦對翌日是否會有大雨進行了深入討論,雖然預料星期二本港會受廣闊低壓槽影響,天氣不穩定,而大氣條件亦有利強對流的發展,但最終會否出現大雨非常取決於屆時大氣低層的輻合區及高層輻散區的確實位置。參考表現較穩定的電腦預報模式及人工智能預報模式於星期一均預測星期二強對流發展主要集中在本港以南(圖二),而參考以往類似天氣形勢的個案亦沒有顯示星期二的降雨可達到大雨的水平。

圖二 7月28日的電腦模式預計7月29日珠江口一帶的全日雨量圖。
有鑑於降雨的大隨機性,預報員仍需根據實測天氣數據作出分析評估。星期二早上的雷達圖像顯示,對流發展比電腦預報模式的預測更為接近香港。在西南風提供充沛水汽及本地有強烈上升氣流的背景下,雷雨區在本港上空迅速發展(圖三)並持續影響該區,最終帶來了本年的第一個黑色暴雨。

圖三 7月29日上午9時的雷達圖像(左圖)顯示雨區在本港上空迅速發展。右圖顯示雷達沿A點至B點的垂直剖面圖,顯示雷雨區當中有強烈的上升氣流(右圖箭嘴)。
總括而言,現時電腦預報模式及人工智能預報模式對掌握強對流天氣及大雨發生的準確時間與地點仍有待改進。而臨近預報系統對預測這一類「本地發展」的暴雨在現今科技下仍有限制,需要在科研上投放更多的資源及努力。
隨著西南氣流轉趨活躍及受高空擾動影響,預料週末至下週初廣東沿岸天氣不穩定,市民請繼續留意天文台的最新天氣消息。
范文熙 林沁宜
註:
[1] Han, T., Guo, S., Ling, F. et al. Fengwu-ghr: Learning the kilometer-scale medium-range global weather forecasting. arXiv preprint arXiv:2402.00059. (2024). https://doi.org/10.48550/arXiv.2402.00059
[2] Chen, L., Zhong, X., Zhang, F. et al. FuXi: a cascade machine learning forecasting system for 15-day global weather forecast. npj Clim Atmos Sci 6, 190 (2023).
[3] Lang, Simon et al., AIFS-ECMWF's data-driven forecasting system. arXiv:2406.01465 (2024). https://doi.org/10.48550/arXiv.2406.01465 |
|